您现在的位置是:双流教科院>>研培新闻

六月扬州,沐浴“历史人情味”的盛宴

文/匡世国  图/  时间:2017-09-21  浏览数:4771

证书查询

6月,南下扬州前来取经,参加了首届全国青年历史教师论坛就在这六月扬州。就在这首届全国青年历史教师论坛,我不仅解开了疑惑,更沐浴了一场“历史人情味”的盛宴。

关于疑惑

当我们开始蹒跚学步,追逐高中历史课改的潮流,用长篇累牍的材料充斥着课堂,努力史料教学的时候,却发现我们似乎一直在帮学生找各种材料来弄通文意,顺便牵强附会一下历史知识点;学生像是在学习语文,没有兴趣。为什么会这样?不明白!好吧,只好用“文史不分家”来安慰我们自己。直到在这场论坛中,聆听林慈淑教授和英国专家Peter Rawlins的报告,我才恍然大悟,史料教学本身没有问题,是我们选择史料的问题。史料教学不是中国独有的,早在20世纪70年代英国就已经尝试并且遇到了很多问题。我们现在产生的疑惑是采用史料教学初期都会出现的共性问题。渐渐地,在专家的报告中,在知名教师的观摩课中,我不仅解开了心中的疑惑,也找到了答案。如何让我们不再充当“所有历史老师都好像是阅读老师”,让我们的课堂更有历史味,我们当然要反思:在用史料过程中是否重视学生理解关键历史概念?是否重视学生对历史过去的批判和对当今社会的管理?是否有“理解他者”的人文情怀?

关于人情味

张元教授从历史小故事,例如诸葛亮的眼泪、刘裕独驱数千人等,希望从细节入手帮助学生神入历史从而震撼学生心灵,其浓浓的历史细节载满的其实也是张老对学生的爱。林慈淑教授即使嗓子干哑,却从不放弃每次能与教师交流的机会,因为时间有限甚至调侃“我说的太多了”,放不下对青年教师的爱。张老、林老他们言谈沉静而谦和、对我们尊敬而关爱,让我深刻感受到真正历史人的底蕴与人文情怀。王雄老师言谈雄壮而有力、言辞貌似尖锐而批判,但背后却开创了一系列艰苦卓绝的工作,为了更宏大的目标:为中国历史学术化、公众化服务,促进中国历史教育的发展。这是一种令人肃然起敬的大爱!  

六月扬州,沐浴一场“历史人情味”的盛宴,我有了感动、震动与激动。感动于这场论坛没有官僚化,震撼于张元、林慈淑、王雄教授追求“大历史”的情怀,他们眼中的历史除了学术还有大众化;激动于各个专家们对青年教师的关爱,论坛结束后还会搭建更多线上线下的活动平台旨在帮助历史青年教师的成长,促其进步,追寻我们历史教学更广阔的航程,为了更神圣的事业。